教师过剩已成“定局”, 失业后的老师, 往往难逃这3个结局!
前几年,教师这个职业一度被许多人视为“铁饭碗”,有保障、体面、稳定。
但你知道吗?实际上,教师行业的“过剩”已是个不争的事实,而这背后的“冰山一角”远比表面复杂。
今年1月,教师资格考试成绩一出,网络上“喜悦满满,感叹考过”的声音此起彼伏。可与此同时,北师大的预测数据,却狠狠“泼了一盆冷水”——
到2035年,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和37万初中教师出现“供大于求”的状态,总体教师缺口逐渐被“填平”,甚至出现“过剩”。
也就是说,现在许多地方的老师们,可能都面临“无生可教”的尴尬。
就拿江西万年县来说吧,未来五年,教师招聘名额骤减——从2021年的1.3万多,降到2025年才刚刚2000出头,缩编达到八成多!
这当然不是个别现象,整个国家老师的规模在快速膨胀后,又迎来了“冰火两重天”。
01、为什么会这样?生育率持续跳水!
大家都知道,去年新出生人口还差不多1786万,到了2023年,却不足900万!也就是说,孩子们变少了,学校的生源自然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从2024年开始,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人数会逐年递减,预计到2028年,每年会少掉300万学生!到2035年,整个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比2020年少了大概3000万。
这背后,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岗位的“稳固”。
孩子少、学费少、学校关门、教师裁员,也就变得再自然不过。
实际上,2023年前后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、小学、甚至一些中学都出现了大规模关停。
数据显示:2023年,幼儿园就关掉了1.48万所。黑龙江更是十年内关停了1900多所小学,安徽临泉县一年少了50个幼儿园。
那教师还能不能“吃饭”?答案是——能,但谁都不敢保证“教师职业=铁饭碗”了!
02、失业老师,难逃这3个结局!
这就引出一个问题:失业的老师,未来会怎么样?他们会遇到哪些“结局”?
其实,答案早已浮出水面。通常,失业或“转岗”后的老师会掉入下面这三大“结局”中,无一幸免。
①结局一:转岗,变“二线角色”
当老师被裁减或面临转型的压力时,第一条出路就是“换岗位”。不想离开教育行业,但又不能在讲台上“拼下去”的老师,基本会选择“靠边站”。
比如,很多地方的老师会被安置到“后勤”岗位,比如图书管理员、教务干事、设备维护、培训师、社区教育辅导员等等。
山东德州、黑龙江鹤岗等地,已经不少老师从课堂撤下来,“调任”到区域教研、培训、社区教育中心。
有的老师转战“培训行业”,甚至变身“网红老师”——开课程、做微课,卖知识,也能有一份收入。
不过,很多老师都说:“工资差不多,职业尊严却碎了。”老师本来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,一下子变成“资料整理工”,心里难免有点感慨。
而且,这样的“转岗”虽然暂时保住“饭碗”,但“职业温度”却打了折扣。
有人会觉得,“老师这个职业其实挺有温度,但转岗后,变得‘冷冰冰’了。”学生的“喊声”少了,身份的“尊荣”也打了折。
②结局二:转行,变“市场人”
没有编制、转岗都不是终点,很多老师会选择“另谋职业”。如今,变“老师”为“市场人”的场景很常见。
比如,很多高校毕业的老师,转行开起了“知识付费”的微课、线上直播,卖起了课程月入上万元。有的老师会干起“内容写手”、“文案策划”、“数据分析”,甚至加入“社交电商、”“直播带货”。
以王老师为例,他教了十几年英语,压力大、工资低,但去年辞职后,转型线上教育,做起了“教育博主”。
他说:“自己原本的讲课能力,变成了推销知识的资本,两个月就赚了六七万。”
还有不少老师考取各种证,比如营养师、社工证、心理咨询师,转行做社区服务、健康管理、培训师……他们发现,用“讲课的技能”变现,竟然比在学校更灵活、更赚钱。
一些老师也坦言:“虽然没有在讲台上当‘明星’,但转行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。”当然,转行不是轻松的事,面对市场竞争,他们也要不断学习、提升自己。
③结局三:下沉,去乡村“打拼”
还有一部分老师选择了“深度下沉”。城市里老师过剩,但农村、边远地区依然有缺口。
云南、贵州、甘肃等地,很多县、乡的教师招聘依然很紧张。
有的老师耗尽所有的“理想主义”,奔赴那些偏远的山区。他们说:“乡村的老师就像‘稀罕货’,只要愿意,薪资还不错。”
可现实是:乡村招聘“难上加难”。
一位在云南偏远山区支教的“90后”老师说:“晚上要自己发电,生病了得坐三轮车颠两小时去县城。说实话,生活不易,情怀只能维系几年。”
其实,很多政策也在试图“拆铁饭碗”。
2024年,天津、西青区开始实行“教师退出机制”。超10个省市试水“裁员”或“淘汰”老旧教师,部分地区甚至解除“终身聘用”的铁饭碗。
而教育体制里的“去编制化”也在推进——厦门2023年起新招教师,全部改为“合同制”,不再享有“终身制”。
“六边形战士”成了“新规则”:要求硕士起步、懂心理学、会编程、无人机操作……未来的老师,不仅要专业,还得全能。
结语:
在人口出生率不断滑坡、学校招生逐步收缩的背景下,教师行业的“过剩”已是不可逆的“定局”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“老师”这个职业会消失,而是:未来的“讲台”会变得更讲究“个人价值”的发挥。
当一部分老师选择“转岗转行”时,也有许多人在“名师”方向发力——如加入“名师工作室”、争取“特级教师”称号,拥有“超级粉丝”的他们收入甚至可以翻几倍。
总之,教师这份职业正在经历一场“新旧交替”,未来会越来越多样化。无论走在哪条路上,只希望每一位曾经站在“讲台”的人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天地。
毕竟,新时代的教育还在变,但“陪伴孩子成长”的使命永远不会变。